|
“看似遥远,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影片推荐。天津人会懂。
|
|
预期比较低,所以看过感觉还行。港风切尔诺贝利+新哥斯拉,观感好坏全在喜不喜欢港味节奏和煽情。PS,想了一下给那句“我要炸了高德培的豪宅!”和莫文蔚加一星。 |
|
消防和专家组兵分两路解决内忧外患,观赏性不仅体现在救灾行动和视觉奇观上,更在于指挥部内各方的策略较量和博弈。事件徐徐展开、逐步升级,群像人物得到充分展现,而所有人的命运都由“吹空调”的决策者所左右。观众在不经意间被置于不同的立场中(也包含防范和救灾的双男主身上),去理解它们的二元性。 |
|
久违的、意外的、惊喜的生猛港片。生猛的不只是外壳,那些惊险刺激的灾难与救灾大场面;更是对人性深入肌理的呈现与反思。
一边是消防员最美逆行者的付出与感动,一边是高层间的博弈与斗争,而在这一切背后,还有嗜血逐利的无情商人。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既是灾难片,更是一出活生生的社会寓言,电影里的一切情节让人如此感同身受。 |
|
不能理解垃圾场边上建豪宅 |
|
到底是什么豪宅会建在垃圾场边上啊 |
|
特效场面拍的很真实 真得我都没意识到很多场面是特效 烈火和浓烟扑面而来
虽然整个班底是香港的 但是这片特别内地😂😂😂 一整个又红又正 格局很大
全程紧张刺激无尿点 看完了都没意识到有那么长的片长!摄影和调度太好了!这才配叫大片啊!
白宇和刘德华都演的特别好!!!两人几次对戏都很精彩!特别有张力!
莫文蔚也演的很好!把高层的算计和纠结演的淋漓尽致! |
|
聚焦“核辐射”这样的灾难题材的确很新颖(单凭这点:认认真真的又下了血本的拍出这样的新题材就值得去电影院捧个场),里面多场特效场面也很棒,但演员整体记忆点太低,刘德华算是全片最好的一个(但作为他个人电影生涯来说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努力奉献值得敬佩),配乐简直是可有可无,反正与演员表演方面一样没啥记忆点。
话说能跟《无间道》扳手腕那就是瞎吹了。 |
|
观感不错,但反正就是差一口气。政府决策这条线的文戏做得不错,甚至在当前尺度下已经做到极限了。消防救援这条线就太扁平了,一是整个赴死小队多位成员的人物背景和动机铺垫不足,结尾直奔伟光正去了,二是把女性角色当花瓶,一个花瓶还嫌不够,又强行让女队长胳膊受伤沦为情绪容器。【拱墅万达】 |
|
虽然知道看电影没必要这么较真但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把那个铅桶拿进去而是要把铯137传到外面 |
|
看多了伟光正的电影,Cecilia反而显得更真实。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规模的灾难,现实中的决策者只会比她更冷血。第一步就是封锁消息,让“社会精英”先逃命。当你知道发生了灾难的时候,富豪早就躲进避难所了。
但自从后面Cecilia洗白了,比如同意黎杰峰救队友,就又落入俗套了,还不如让她彻底黑化,塑造一个绝对理智、毫无感情、可以为了拯救世界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反派。
只剩30分钟了,黎杰峰还拿几百万人的性命做赌注去救一个队友,太老套了,这种剧情真的看了八百遍了。
救一个人还是救几百万人的电车难题?不存在的,你不看都能猜到他可以同时拯救队友和世界。
敢不敢有点新意,敢不敢真正拍个电车难题,比如男主在救一百万人和救一百个人之间选择了前者,拯救了世界,却成为“害死”一百个人的罪人,最终遭到大部分人的谴责,然后被判处死刑。 |
|
类似《日本沉没、新哥斯拉、核灾岁月》这种重文戏政斗流灾难片,能做到室内段落不难看,动作场面够爽够爆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万万没想到最后来了招炸墓碑填坟场+组团血祭,处理得仓促、魔幻又懵逼,属实不太好消化…观影请避雷普通话版,有点影响观感 |
|
莫文蔚饰演的惠明,迎合的是女官易被腐蚀的刻板印象;王丹妮饰演的美恩,开篇是一位女汉子,很快负伤被边缘化为一名看客;廖子妤饰演的苏怡,是夫妻关系里的小女人;王菀之饰演的明诗,给主角范伟立配戏。叙事效率过低,男人们确实被拍得英姿飒爽,但不妨碍这是一部被HK城市站位所决定的主旋律电影。 |
|
最后强煽大可不必,尤其大人物没几个会为小人物的牺牲掉眼泪。 |
|
事件类灾难电影,超出预期,监制江志强《寒战》后最强的群戏调度,以及潘耀明的镜头和氛围渲染,危险品扩散、暴雨来临、市民疏散等三重限时任务,情节张力和视觉效果撑起全局,寻找污染源那段拍的跟恐怖片一样。
两条主线,现场消防救援的灾难片路线,以及背后危机专家与多方角力,各自展示了危机时刻一整套系统的运转机制和背后存在的问题。
角色的家庭和日常戏份只是点缀,直接进主题,角色众多,除几位主角外相对单薄的配角也都是港片熟脸,不至于脸盲,整体有《十万火急》《冲锋队》融合的感觉。王敏德与周文建在个人最爱的《月黑风高》之后再度合作,满眼情怀。 |
|
为什么不把铅桶拿进来,非要几个人传出去? |
|
2.5星。我想了一下不能给三星,对不起那些我觉得及格但是我却不懂得欣赏的好电影。这部戏其实刘德华有收敛了,但还是一直像在演他惯常的白切黑切白戏路一样,人物又复杂,又独断,又霸道。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在内心呼唤,刘德华到底什么时候当特首?剧本写得也挺搞笑的,逻辑问题挺多的,让大家觉得这个关起门开的会太好笑了,大家好幼稚啊,气象局的领导一边报气象一边哭,当然也还有剪辑的问题。女性角色能让我觉得好的就王菀之的Kelly了。总体来说,想加星是因为看到王菀之和郭伟亮的时候还是想说,哇,原来大家仲有工开!支持!希望王菀之再摞座金像奖女配! |
|
为什么全香港只有8套防辐射服啊…? |
|
1.香港在这种量级的灾难面前,采取了孤岛化设定。
2.情绪给得太多了,而且全都框在类型套路里来回反复,看到后边有点疲倦了。
3.特效场面的做工略显粗糙,CG味儿挺重的。
4.似乎学到了大陆反贪剧的精髓,一把手姜大卫一身正气,有问题的最多代班的二把手莫文蔚,而且还是她家属。
5.熟面孔一脸老态,新面孔不辨彼此,一种现状吧。 |
|
几乎锁定今年最好的陆港合拍片,场面宏阔、破坏威猛这些视听手段,一贯是“江投刘演”大制作标配,天花板级灾难特效量多质优,不必赘言。而全片超强娱乐性,更来自精准的剧本控制,约20多分钟一个章节,或急转直下,或生机犹存,或转机陡起,有条不紊摆弄情绪涨落,既严守剧作节拍,又毫无匠气,群像穿插的剪辑手艺娴熟惊人。随着危机升级,不同立场人群逐渐归并,多种力量被不断拧成一股绳,因此完全不必流俗地喊口号、搞煽情,自然带出众志成城救灾的动人立意。除了舒适的节奏推进,角色塑造上更保持对专业的尊重,消防员间弱化同袍情深的俗套,无论“几个人来就几个人走”还是舍命引爆,均将重心放在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上,莫文蔚与刘德华谈判戏,张力密不透风,唇枪舌战不造热闹只攻门道,针锋相对全然不掺意气,一举拔高段位,在灾难片实属鹤立。 |
|
粉领离深圳那么近,疏散都不通知深圳!!! |
|
那段港府紧急决策会议,政治惊悚片了有没有!我一度以为自己能看到切尔诺贝利,然后,就,啥也不是了…… |
|
四星给唯一一座能实名被炸、被烧、被辐射甚至被怪兽袭击的中国城市,香港。 |
|
感觉差好几口气 |
|
辐射好像病毒,有封锁消息、有吹哨人、有感染隔离、有人祸和殉职。结局特首好,资本坏,二把手毕竟具备大局观,正义使者付出代价。然后,所有的、全部的、一切的人物情感戏都味同嚼蜡,没有灵魂只有皮相。每次看到新的消防相关华语片,我都会想,怎么场面还不及杜琪峰的《十万火急》,怎么角色还不如郭子健的《救火英雄》? |
|
导演讲述了一场宏大的灾难,但你在故事中看不到任何一点宏观视角,全是单一的角色表达,他的单一不是像《活着》《国际市场》那样以小见大,而是用毫无逻辑且完全违规的圣母人物逐步影响宏观的改变,美其名曰“奉献”,实际不过是在对各个角色指代的职业进行抹黑,而影片里的各种行为艺术,使得整个事件看下来仿佛儿戏一般。 |
|
不知道为什么网上鼓吹的那么严重。如果你但凡今年看过几部电影,这都不该是movie of the year |
|
连在一起的戒指牵系的是凡人之躯对私人小我的羁绊,脆弱美丽的港岛之城承载的是眷恋家园的梦想护全。人与环境,生命与自然,利益取舍与人性抉择,本能使命与情感柔软,原来我们都在一串莫比乌斯环上同呼吸,共命运。将《焚城》当作是一场末日预言也当作是一场醒世寓言,劫后余生,更懂可贵。纵使你我都只是路过人间,无妨,仍更要在此间用尽全力去拯救,去奋斗,去抗争,去热爱,去绽放。 |
|
电影里的3A大作,大预算、大场面、大明星,一个冷门档期里居然有这么一部电影出现,还挺惊喜的。特效场景对得起投入,非常适合进影院观赏,就像郭帆导演说的,“扑面而来的震撼”。刘德华和白宇是个很神奇的组合,总感觉像60+的刘德华在跟年轻时的梁朝伟搭戏,对我来说,情怀分简直拉满,拜托你们以后请多多合作。 |
|
超出预期,起码有一个完全的故事架构,灾难片终于不至于沦为灾难本身。上到政府决策,下到消防救援,两条叙事线索并行,层层推进,勾勒出一个基本可信的危机面貌。“揽炒”确实已经成为现阶段港片最主要的关键词,既得利益者休想高枕无忧,范伟立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控诉,就带着一种同归于尽的壮烈,但他终归也借此彻底“合法”地回归到家庭的小单元之中。刘德华确实是一个最能和港片同呼吸共命运的演员,所有时代症候都能清晰地在他的角色身上反映出来。 |
|
后面为了情感能更加浓郁,剧情逻辑崩了,全员降智…… |
|
就很直观的一个感受,救援不专业,政府组织不专业,不能让我信服。另外在救援中穿插感情戏要慎重,很容易打乱救援的节奏,紧张度不够,会觉得差口气。还有消防员的奉献精神用同事或兄弟部门的错误来体现,会让观众特别难受,一会儿手抖危险品掉落,一会儿电线少一根,一会儿又全港只有8套防护服之类,太低级的错误了,事故发生不久就知道放射物存在,防护服肯定是必需品,后面几十个小时时间都不能从哪里调货过来?!看电影的观众不会觉得消防员克服了天大的灾害,而是觉得消防员在给拎不清的人擦屁股。 |
|
這是港產片的新題材,也許會開拓出新類型。劉德華是男主,但眾星拱月,故事和演技都很動人。還有,一群或帥气或有型的消防員如白宇,觀眾會看得樂在心中。 |
|
合拍片再把女性角色全安排成花瓶和老弱试试????????? |
|
今天看的点映,出来后久久不能平静。消防员这个职业太值得人们尊敬了。格局,特效,剧情,演技都是一流水平。真的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港片。强烈强烈强烈推荐。 |
|
比台风辐射面更广的是奸商的贪心,比废料半衰期更久的是掌权的官位。十年前的葵涌大火尚未真正扑灭,十年后的皇后山要用一级机密当混凝土填埋。不能用水来灭的火多是阴谋,只能靠地陷埋的人没有明天。预判市民会理解天灾,是把人当成泡车泵车喉车。永远怕人祸会天塌地陷,才会将整座城市置于熊熊大火。 |
|
感謝學校,看了優先場,而且還是Fish來路演~很喜歡這部電影在普通市民上著了很多筆墨,讓科幻片有一種偽紀錄片的感受⋯以及來香港兩個月了,看到那些熟悉的地標在電影中殞落,也很唏噓。 |
|
逻辑大烂片。核辐射这么大的事竟然是派一群愚蠢毫无专业性的消防员去处理。真是笑死个人。 |
|
陆港合拍,类型片模版,主旋律包装,特效差强人意,文戏倒意料之外可供咀嚼,“华语首部辐射灾难电影”更像营销噱头,本质还是借壳玩政治讽刺,尺度来自对决策者的冒犯,此外大胆揭露了资本倾销洋垃圾背后的剥削真相,具备环保科普与警醒现实的意义。用写实方式呈现虚构故事,保留鲜明的城市烙印,官僚和消防员双线并行交织,一边是炙焰滔天的前线救援,一边是暗流涌动的利益博弈,两处战场各起硝烟,倒数计时如悬在头顶的利剑,层层叠加迫近的危机将剧情推向高潮,拒绝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扎实塑造血肉丰满的群像,理性描绘价值观冲突,摒弃空泛的说教口号,高层政客的对峙和角力,普通民众的犹豫与坚守,于关乎命运的浩劫中直面人性。肯定比不了《切尔诺贝利》,各方面规整但也中庸,后半段节奏滑向松垮,过量的煽情戏需适当精简浓缩。建议选粤语原声。 |
|
看之前以为是部场面视效片,看完之后才发现,它除了震撼逼真的视效外,想要探讨的话题更引人深思。在面对灾难时,当局者该如何决策?执行者该如何应对?在政策与现实之间,又该如何抉择?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人,而人性就是多样的。华仔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好久没在银幕上见到的Karen,表现的依然亮眼。想看大场面,可以冲,喜欢有内涵的,也有多种角度可供讨论。一句话,推荐观看。 |
|
垃圾场旁边建8栋高层豪宅,且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安装和爆破….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典型。 |
|
这片子为啥口碑能这么高?但凡有点理工科知识的人都觉得有问题吧。阻止放射物扩散用混凝土没问题,但人家要没凝固的混凝土啊,你炸楼都是一块一块的有用?搁这儿拌佐料呢,固态发酵? |
|
介于六七分之间吧,文戏节奏和国语台词都一塌糊涂,不知道粤语能不能稍微对味一点。灾难场面和递进转折都有点硬,过程中的几个小高潮都没起来,群戏也有点潦草,官员线们的交锋不怎么精彩,本来能展开的玩政治部分都草草收场,官商勾结线的伸张正义更是儿戏好笑。卡司不可谓不强大,还是编剧拉跨,港片最具特色的凌厉剪辑荡然无存,文艺半吊子煽情还是收收吧。 |
|
无疑是今年商业大片最佳了,甚至是近年灾难类型片的翘楚!除了拍出动作灾难片的压迫感和紧张感,视觉特效精良外,没想到中间拍出了高层官员中的拉扯,刘德华质问莫文蔚那句「你的官位比他们得命重要吗?」以及莫文蔚反问「你以前也是做官的?」,可以说是年度台词了。演员方面群戏集体出彩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天文台长报天气的时候,真的很像头脑特工队里的忧忧吗?哈哈,另外,有条件的,一定要看粤语版! |
|
小瓶子落地那一刻不开玩笑我感觉心脏都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 |
|
完整、成熟、紧凑、扎实,规规矩矩不整花活,灾难场面跟人性刻画两方面都均衡得很好,同时还有对于官场博弈的描摹,会议室里的剑拔弩张跟救灾现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讽刺意味拉满。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整体的背景跟情感又是很落地的,能够迅速把你拉到现实当中,尤其是听到片中说一旦辐射扩散方圆15公里以内都会寸草不生,然后看到大银幕上出现一个个熟悉的地名都将沦陷,瞬间汗毛都竖起来了,因为之前去过其中一些地方,产生过关联有感情,所以那种代入感是十分真实的。群像刻画也详略得当,有些场景也让人回想起几年前大家的共同经历,鼻子酸酸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现实题材的惊悚片。这年头这样老老实实讲故事、刻画人物、推进情绪、兼具表达和反思的片子也不多了,香港电影确实时不时会给人带来惊喜。 |
|
不仅仅关注灾难本身,更深刻探讨了背后的人祸与复杂的人性。一个是拯救生命的专家,一个是在衡量风险和顾全大局中摇摆的决策人,在角逐中描绘多方立场的较量。细腻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情节背后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刘德华和莫文蔚飙戏不要太爽。 |
|
比想象中好很多,算得上是近3年水准比较高的港产商业类型大片了,以辐射灾难这个切入口呈现香港政府对于灾难的应对,政商勾结黑幕与消防员的英勇,和《烈火英雄》、《惊天救援》那些无脑的劣质产品完全不同,整体上是冷静、专业且严谨的,煽情也很克制。剧本的思路和几年前的韩国电影《潘多拉》很像,消防员救人穿插决策层的争论,虽然不能像韩国人那样直接骂政客傻逼,但是可看度其实高很多。有点可惜的是影片想讲的太多,使得中后段的叙事有些松散,尤其是消防员的危机不像《救火英雄》那般抓人,略显单薄,导演手法也比较平庸,很多戏的张力做得远远不够。思来想去,还是想给个四星鼓励一下。 |
|
用輻射元素做包裝,但這個元素可以隨意取代缺失必要性,實際重複的還是《十萬火急》x《寒戰》(消防英雄+政治戲)。製作比預想中好,也儘量認真在描繪群像人物,但整體是個公式化煽情的劇本,政治部分看似有表達實則很兒戲,莫文蔚和劉德華七情上面吵架浮誇到像小學雞鬥嘴。 |
|
江老板是怎么让这个项目忽悠瘸了呀,这个剧本是怎么起承转合的啊,且不说铯137是怎么在垃圾中转中出现的,刘德华的角色毫不费力的两次扭转了大领导们的决策。其次,他们8个人出任务,三管铯掉在地上了,就宣布任务失败,不能直接带着水泥进去就地封印吗?然后30分钟极限救人,完美定义了轨道困境,放着700w人不顾,优先去救一个同事,路过的时候还去帮忙炸蓄水池,三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殉道,这不是精英的自恋了,这是不符合人物,不了解现实,甚至在创作中不管逻辑,虚拟建构的人性是最行不通的呀。江老板不敢放在大档期是对的,分分钟灭成渣渣,可惜了这些拍摄基金,哎,摄影师转导演的路,这么漫长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