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有自己的大卫爱登堡! |
|
狐主任的个人魅力很强,幽默和科普兼具,更适合年轻人的动植物纪录片。好多生物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经过千万年的演变形成适应环境的模样,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生命的蓬勃。印象最深的是沙漠一集讲风滚草原来不是原本印象中随风滚动有水就可以扎根,滚动部分已经是干枯的尸体,它的使命只是将种子带向更远的地方,莫名有点感动,尸体在大漠上漂泊,却向四处播撒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
|
8.5|其实严格来说不止三集,前篇还有三集,都是狐主任之前拍的。
最喜欢《墨脱森林》和《新疆荒漠》,不乏幽默的同时又有结构有立意,拍得很好。流石滩那一集也很喜欢。
“树的形状就是河的形状”,这句话大概会记一辈子吧,太美太诗意了。 |
|
被墨脱森林迷住了。 |
|
狐主任请务必多拍点儿!各大媒体请务必多砸拍摄经费。期待狐主任像大卫艾登堡爵士一样拍到90多岁。 |
|
无穷小亮是个宝!给所有幕后人员点赞,尤其是摄影师们!希望中国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多在国内探探险! |
|
玩了命的看! |
|
你永远可以相信小破站的审美和品质,又和小亮出了这么一部短小精悍的生命奇观纪录片。广西溶洞里退化了眼睛的鱼,洞口弱光区泛着蓝色的叶子,蝙蝠粪便里丰富的洞穴生态系统;马来西亚热带雨林里叹为观止的隐身的动物,和手臂一样长的竹节虫,五彩斑斓的甲虫;新疆沙漠里看似荒漠实则热热闹闹的沙漠动植物,“有些沙漠是不需要治理的”,这句醍醐灌顶,人类还是太“人类本位”的思考方式,自然荒漠里的动植物们自有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权力,人类需要有足够的自省和尊重,才能和自然更和谐的相处。 |
|
觉得第三集《新疆荒漠》最有意思。看到各种可爱的动物。疑问只是,他怎么什么东西都敢拿在手里的…… |
|
真不错,本来想打开当个背景音随便听听的,结果一开始看就被吸引住了,很有小亮的个人风格,是比短视频科普更系统、更有深度的呈现。了解了洞穴生物往往会把耗能的眼睛退化掉,意识到了洞穴生态的脆弱,洞穴生态会因为景区开发、水位下降、开山取石而崩溃;看到了雨林巨树的壮观,好奇不同榴莲的味道,为各种各样猪笼草的进化而惊叹;最喜欢新疆荒漠这一集,认识了长在荒漠里据说很好吃的中华美味蘑菇、可爱的毛腿沙鸡和大耳猬、漂亮的头状沙拐枣,才知道《饥荒》里的风滚草不是特指某一种草,以及风滚草是已经死亡的植物,认识到荒漠比人们预先设想的要热闹丰富,荒漠并不一定需要治理,只有因人类行为变成荒漠的地方才需要治理。 |
|
希望越来越好吧 |
|
制作还需要加强,都达不到舌尖上的中国的精致程度。墨脫森林、新疆花海、广西溶洞、新疆沙漠 |
|
是狐主任让我对西藏多了一份去之前的热爱 |
|
很喜欢。即使拍摄手法谈不上特别绚丽,有些是实拍和后期素材剪辑在一起的内容呈现,但小亮老师的讲解是有自己的独特气质的,趣味生动和文化知识结合得很好。希望团队能继续多拍,爱看。 |
|
我们有自己的狐主任 |
|
挺有趣的,生命何其伟大,适应不同环境而进化的生物,来应对环境里的危险与捕食。科普动植物的多样性(洞穴 雨林 荒漠),也从这部纪录片知道了小时候经常见过不知道的昆虫的学名了。 |
|
太震撼了 三集根本不够看呀 |
|
大自然只需要呈现就非常美啊 |
|
小亮独特的正经中夹带幽默的科普特别有意思,第三集很有趣,有种藏狐回老家的感觉🤣 |
|
轻松好看 |
|
不够看。 |
|
新一期的主题是洞穴,脚本写的真好。
“洞穴曾经给了人类文明最初的庇护,现在该是我们庇护它的时候了。”
Bgm掐点响起,感动泪奔。
前片三集和正片三集中,最喜欢的都是新疆的部分,新疆花海,新疆荒漠。 |
|
狐主任才华横溢 我们有自己的大卫爱登堡了 这套纪录片真是极致浪漫 |
|
第一集的溶洞简直是异世界既视感,太科幻了。相比正篇,更喜欢前篇。新疆的沙漠,墨脱的森林,新疆的花海。中国的自然纪录片,怎么都绕不开西藏和新疆。今年安排上! |
|
好好看好好看,狐主任好幽默w |
|
绝对是今年最好的纪录片了,彻底被狐主任圈粉!
目前更新两集,期待期待!!! |
|
也是补上钙了 |
|
太喜欢了 |
|
可以给一万分吗?! |
|
拍的还是很风趣的,很好看 |
|
“走你!”“盘它!”“滴溜儿圆”“没劲”“玩儿了命的啃”“多瘆得慌”“忙忙叨叨”哈哈哈哈哈 |
|
喜欢 |
|
很好看!文案也好。亮哥出品,必属精品。 |
|
还行,非常适合解闷儿 |
|
从配乐到拍摄再到解说,有 BBC 内味儿了,也有自己的特色,没看够,多来点吧 |
|
哈哈哈多拍~
(拟态动物想起《西力传》)
(每棵胡杨树都是塔里木河的支流,水分沿着枝干一直流向天……这段文案好棒,有种塔里木河之水天上来的既视感)
(那些地图上荒漠里能看到的字,原来用于附近航线飞行员当标识物辨别方向用的...好震撼...把历史写在石头上了) |
|
趣味性和拍摄专业度像是介于科普视频和纪录片之间,选题也是——溶洞和荒漠似乎聚焦本土生境,但第二集又是婆罗洲的雨林。但拍摄成片不易,尤其对于国产自然类纪录片来说,为了这份努力加一星! |
|
才三集太短了,多拍点 |
|
很棒,回忆起一些旅途的快乐,科考更艰苦,但也快乐,世界美丽无穷,耐心有趣的灵魂也尤其珍贵。 |
|
虽说用BBC的自然纪录片来对比有些欺负人了,但不得不说还是差得很多。讲故事的人太突出了,作为花絮可以,但不应该放到正片来讲,增加了趣味性确实但减少了自然纪录片本身的严肃。还有拍到的素材质量太低了,难以称之为“奇观”,镜头晃也是一大问题,而且最最主要的是拍到的东西完全不好看呐,审美还是要提高。 |
|
好看的,本来还想说怎么不出讲海南岛的那种时长半小时的科普视频了,然后没过几天就看到了纪录片的预告,原来是从小型纪录片直接转到真的纪录片了
但是三集是不是有点少了,我以为能有六七集呢😢
最后荒漠里的拐枣真的毛绒绒的好可爱,fluffy |
|
希望能推动中国自然纪录片的发展。 |
|
就只有3集,不过这3集很好,估计做出这3集已经很不容易,费了很大功夫 |
|
广西溶洞、马来西亚雨林、新疆荒漠里的生命奇观,看到荒漠那一集信息量太大了我眼泪直流。生命蓬勃生长,依照着自然给出的限制去改变进化自己找到出路,何其伟大。 |
|
狐主任出品必属精品!又浪漫又搞笑,活儿是真的多。 |
|
本来第三集看到一半想着来打分的时候写“前三集就已经够五星了”,没想到你真就只有三集啊啊啊啊撒泼打滚……太少了不够看!非常精彩且有趣的纪录片,人和大自然都是趣味横生而且生物知识量大管饱且文案颇具情怀。弹幕氛围也很好,金句也多。生命自有出路! |
|
想去国家地理上班 |
|
四星送一星。完成度很高,期待排更多 |
|
我真是叶公好龙,通过纪录片贴近平时不敢去细瞧的昆虫实在太美好了。虽然离开屏幕后对待昆虫的态度依然会回归常态,但至少能在观看中汲取到些“世界并不那么丑陋”的体悟,不算白看。至于为什么这么肤浅,因为早说了我是叶公好龙。 |
|
“只要活得久,什么💩都能吃到。” |